盛丰儿童教育网

盛丰儿童教育网

从六点入手分析,小说的叙述特征

佚名 10

叙述角度

叙述角度又可称为叙事视角,它是小说叙述的立足点。

叙述角度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叙述人的问题,即故事由谁来讲。它包含了如下问题:谁来讲?为什么是他来讲?他是谁(年龄、身份、性别、职业、经历、性格等)?和小说以及小说中的人物是什么关系?他对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持何种态度?

因为叙述人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地位等决定了叙述的腔调、口吻、语言,等等。比如,孩童视角和老人视角就是不同的,孩子涉世未深,老人沧桑世故,对于世界和人生,前者仰视,后者俯视。

叙述角度还包括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中,叙述人对整个故事都了如指掌。有限视角中,叙述人所知受自身的视、听、想限制,读者需要动脑筋才能理解故事。

一般来说,传统小说比较喜欢采用全知视角,而现代小说中有限视角运用得多一些,当然也不乏两者结合或相互转换的情况。比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全文主体部分采用的是全知视角,而结尾处则采用了有限视角,让苏艾来交代事情的原委,从而达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叙述视角的转换还可以起到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含量。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运用了转换叙述视角的方法,用人物之间的相互观察来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贾母及贾府中的重要人物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和心理感受来写的,而黛玉的外貌和风度则通过王熙凤、贾宝玉和众人的眼睛来观察。

这样,每个人物的肖像就都具备一定的客观特征,又熔铸着叙述主体的感情烙印,成为主客观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叙述人称

人称是区分叙述人在叙述时是站在局内还是局外的依据。

采用第一人称时,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采取的是有限视角;

使用第三人称时,叙述者并非故事里的人物,其采用的视角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使用第二人称“你”,则是叙述者“我”对着故事里的“你”进行倾诉、交谈。关于使用三种人称各自的好处,《外国小说欣赏》中有详细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同一篇小说中,还存在人称转换的问题。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选用了《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这篇小说全文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结尾两段却转换成了第一人称。这种人称的转换,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更具有真切感。

《外国小说欣赏》中的选文《安东诺夫卡苹果》是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的,但第三节的倒数第二、第三段却变成了第二人称。这种人称的转换,意味着叙述者“我”移位到了小说之外,别有欣赏、依恋

和倾诉的意味。而且“你”的称呼和表述,极容易把读者带入情境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小说的节奏也由前面狩猎时的紧张激烈而变得舒缓平和起来。

叙述顺序

叙述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一般来说,小说都是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讲述的,也就是顺叙。这样讲述的好处是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层层深入,给人以清晰的印象。但有时候为了突出某种效果,也会采用倒叙的叙述方式。

比如《祝福》,先写祥林嫂凄惨死去,再来讲祥林嫂的一生。这不但设置了悬念,还有力地渲染了浓厚的悲剧气氛。

插叙和补叙都是顺叙的补充,也就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插叙的作用一般为:使情节更完整,更有逻辑性;使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丰满,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同时,叙述的过程中宕开一笔,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曲折有致、摇曳生姿,能增加阅读趣味。

补叙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文章最后,对影响事件发展的关键伏线予以披露,使之真相大白,震动读者,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一般是简短的点睛之笔。二是对叙述中提到的主要时间和人物做补充交代。

插叙和补叙的区别如下:

①插叙不是叙述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不发生在叙述主流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虽然会影响和削弱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②补叙是情节构成的一个有机部分,一般发生在记叙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会直接影响情节的完整性。

③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速度控制

小说里的时间与生活中的时间是不对应的,小说有它自己的节奏。当小说要加快叙述速度时,一般采用简练的概括性叙述;而当小说要放慢叙述速度时,就会进行大量的详尽的描写,

如《安东诺夫卡苹果》中大量的场景描写,《山羊兹拉特》中关于环境变化的描写等,都使得小说的节奏变得舒缓。

尤其是《山羊兹拉特》中的环境描写,有幕间音乐的意味,起过渡和调节节奏的作用,舒缓情绪的同时又推动情节发展。叙述和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和营造叙述波澜的法宝,它们能让小说呈现出一种有张有弛的叙述节奏。

2019年高考语文浙江卷《呼兰河传》(节选)“叙述上的特征”一题,参考答案第三、四点如下: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严格来说,“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不属于“叙述”特征。我们不妨重新组织答案,理清其中的逻辑: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场景描写,细腻、生动、传神,使得整个叙述节奏舒缓,呈现散文化特点。

同时,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还会用到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还可能插入回忆、叙说历史、展开联想(如插入有关联的或类似的神话、童话、民间传说)等。这些手法的运用,能舒缓原本紧张的情节,能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表达观点,能丰富小说内容,也能更好地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另外还有摇摆、延迟等手法,也能起到调节叙说速度、调整情节的作用。摇摆是适度偏离,即在事件的叙述中交代与事件相关的另一件事;延迟则是在层层推进的情节中,故意给故事、人物、心理等设置障碍。

比如《外国小说欣赏》中的《牲畜林》,就五次采用延迟的手法:每当朱阿举起猎枪要向德国兵射击的时候,就会被阻止。这使小说充满幽默感和戏剧效果。

叙述腔调

等等。当然,作家的腔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作家还会把自己的腔调抹除干净,比如海明威《桥边的老人》所采用的“零口吻”叙述风格,叙述时不带一丝主观色彩。

以“讲述”为主的小说,叙述腔调较为明显,小说中夹杂着叙述者的主观情感与判断;而以“显示”为主的小说,叙述腔调不太明显,叙述者往往较客观地展示画面和场景,是非曲直交由读者去判断。

比如,《桥边的老人》重“显示”,而《祝福》重“讲述”。《祝福》中的叙述者“我”在被濒死的祥林嫂问过有无灵魂和地狱之类的问题之后,良心上惶恐不安;同时对鲁镇的封闭落后及鲁四老爷的守旧无情有说不出的反感。所以小说中有大段的“我”对祥林嫂一生尤其是死亡的看法,有自我的省察,这些都揭示着小说的主题。

叙述形式与叙事手法

小说的叙述形式,有对话式、讲述式、诗化语言、散文笔调等。比如《桥边的老人》这篇小说情节简单,推动其情节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对话。这些对话简洁、节制而高效,蕴含了所有的生动细节,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

同时,在小说中,除了运用设悬念、埋伏笔、照应、对比、反转、回忆与现实交织等手法来展现情节、突出主题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叙事手法。

比如《清兵卫与葫芦》《牲畜林》《祝福》等采用了重复叙事的手法。《清兵卫与葫芦》中,两次写到清兵卫是如何细致地处理葫芦的,表现出清兵卫对葫芦的由衷热爱和朴实又高超的处理技艺;

《祝福》还采用了多重叙述(复调式叙述)的叙事手法,不仅“我”在讲祥林嫂的故事,卫老婆子也在讲,祥林嫂自己也在讲。三重叙述互相补充、互为印证(有时是互为反证),完善了情节。

总之,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其在叙述方面的特征、特色是高考中有关小说的常规考点之一。系统地梳理并掌握小说的叙述方法及特色,定能让我们的复习备考事半功倍。

用户评论

非想

这个标题提示的是一本深入探讨《从六点入手分析,小说的叙述特征》的故事背景是,在阅读过程中的六个关键环节,作者以独特的方式解析了小说如何在叙述上呈现出多层次的魅力和复杂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梦初醒

故事讲述了一个热爱阅读的小女孩,她偶然在图书馆找到了这本名为“从六点入手分析”的书,它揭示了小说叙述的六大重要原则,改变她的阅读习惯,发现每一部喜欢的小说中的深层次叙事技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落了自己·

评论者指出,“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书中从情节建立、角色发展、主题阐述等六个方面对故事展开深入剖析,在读者的心中激起了涟漪,激发了他们重新审视已读过的经典之作的兴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毒舌妖后

有书迷表示,《从六点入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帮助理解小说的内在结构和叙述技巧,“它让普通的阅读变成了探索未知知识的乐趣”,极大地丰富了一段对小说深度理解的旅程。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这本书是小说爱好者的福音”,一位评论者这样说,它不仅揭示了大师级作家如何构建故事的神秘面纱,还分享了对于新晋作者而言至关重要的叙述策略和技巧指南。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轨迹!

读者赞扬该书的详细解释,“每一章节都像是为小说痴迷者而设定的任务”,通过分析经典作品中的例子,学习如何在叙述中寻找灵感和创新点,大大提升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鹿叹

一位老师推荐这本书给她的学生,“它不仅教会我们阅读,更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去创作”,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改变了他们对于写作的思维方式,激发了她们的创造力。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我发功喷飞你

一些读者认为,《从六点入手分析》中的概念深入浅出,“即使是对叙事学完全不熟悉的读者也能轻松上手”,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小说叙述的理解框架,享受了阅读的双重乐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的小笨蛋

评论家赞赏这本书为小说爱好者提供了一把“理解钥匙”:“通过对六大分析角度的剖析,我们能够领略到过去未曾察觉的作者意图和故事深层意义”,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容纳我ii

一位曾经对文学理论感到困惑的新手读者写道,“读这书就像获得了一套魔法工具箱中的工具”,在小说的世界里找到了新奇探险的感觉,并立志要成为那个能写下同样精彩故事的人。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从六点入手分析》被赞誉为“小说叙事学百科全书”,它不仅局限于理论,而是以生动的实例说明各种叙述手法的优点和适用场合,“让理论不再遥远,变得触手可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赤;焰﹏゛

几位专业作家分享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受到该书启发的:“那些曾经困扰我的叙事难题在读完这本书后变得豁然开朗”,他们将学习到的新技巧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得到了读者和同行的高度评价。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抚涟i

一些教师将其作为课堂补充材料,“它为我们的课程增加了新的维度”,不仅帮助学生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为未来作家提供了宝贵的指引。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疲倦了

不少评论指出,《从六点入手分析》不仅是理论的集合体,更激发了读者和创作者对叙事艺术的好奇“一旦踏入这本书的世界里,你就再也无法用过去的眼看待小说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虚伪了的真心

一位经常在社交媒体上讨论书籍的人分享:“当我与朋友分享这书的内容时,我们对小说的新认识激起了他们的阅读热忱”,它成为了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兴趣领域的读者。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嘲笑!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读书的态度”,一位曾经抱怨阅读乏味的读者感叹,“现在每本书都像是新发现的宝藏,每个角落都有值得探究的惊喜”。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暯小萱◆

最后,不少评论者表达了对《从六点入手分析》的感激之情:“没有这本书,我可能还沉浸在单一解读故事的乐趣中。是它为我的阅读带来了一层全新的色彩”。这种深度与广度并存的知识探索,让人感受到学习文学是一种令人兴奋和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旅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