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丰儿童教育网

盛丰儿童教育网

探索《冰雪奇缘》的创新立意与产业拓展

佚名 83

文 | 史明君心

编辑 | 史明君心

<<·——前言——·>>

自从2013年11月27日在美国首映以来,《冰雪奇缘》就受到全球影迷的热烈欢迎。截至2014年7月,这部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40亿美元票房,超过了《玩具总动员3》,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动画电影。

美国《每日野兽》评价《冰雪奇缘》是“自《狮子王》以来迪士尼最出色的动画电影!”,这个荣誉不仅证明了电影的成功,也预示着迪士尼电影公司的巅峰归来。

《冰雪奇缘》的成功不仅仅局限于电影本身的荣誉,还延伸到了与电影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从而产生了庞大的产业链效益。

我认为,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热门,源于对童话故事的巧妙改编。它在保留迪士尼公主电影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融入了丰富的产业化创意元素,从而成为一部能够引发产业联动效应的动画电影。

<<·——立意创新——·>>

类型片严格来说是指那些在好莱坞电影制片厂体系下制作的,遵循特定电影风格标准的商业电影。

从1937年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到2013年的《冰雪奇缘》,迪斯尼公司创作的公主动画类型片经历了近80年的变革,其中公主形象也随着时代演变而有所不同。

与以往不同的是,《冰雪奇缘》以创意的方式改变了类型片的范式,保留了迪斯尼电影传统的基础,同时也紧跟时代潮流进行了创新的颠覆。

在邵牧君的《西方电影史概论》中,他总结了类型片的三个核心要素:首先,是常规化的情节;其次,是经典化的人物形象;最后,是图解式的视觉风格。早期的迪斯尼公主系列动画片中,确实存在这样一个基本模式。

公主常常被描绘成容貌出众、善良温柔的女性角色;由于她们的美貌,公主经常成为邪恶女性角色的陷阱,例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的恶毒皇后,《灰姑娘》中的恶继母,《睡美人》中的邪恶女巫等;

公主的人生道路充满曲折,历经各种困境和挑战;故事的高潮常常发生在公主陷入绝望之际,而最终她往往能够被王子拯救;最终,公主和王子通常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故事的结局。

1933年,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问世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丽善良女性的期待,也符合观众对美好爱情的幻想,同时也迎合了特殊历史时期人们的内心需求。

在当时,大萧条的影响还未散去,这个时代里,像“白马王子”这样的形象带来了一线希望,让处境困难的“白雪公主”找到了新的机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个形象的出现,恰好反映了当时美国人的心情,他们似乎看到了困境中的曙光,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白雪公主的故事与时代背景相契合,同时迪斯尼电影公司也开始推出世界各地的“公主”相关商品,以及建设主题公园等,迪斯尼帝国也由此开始崛起。

然而,并非所有的“公主”形象都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比如1959年的电影《睡美人》并没有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这不仅因为在和平年代,公主形象无法像以前那样治愈人们的心灵创伤,还因为它的故事模式缺乏新意,无法满足观众的期望和观影需求。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正如“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所言:“每当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他们都携带着一整套复杂的预期,这是从他们一生的观影经验中积累而来的。”

这意味着,创作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满足观众的期待,同时又要将这些期待引导到新颖、出人意料的时刻。”

罗伯特·麦基

在沉寂了30年之后,迪斯尼电影公司再次推出一位新的公主形象——一个追求真爱、勇敢争取的人鱼公主。直到1989年的《小美人鱼》上映,迪斯尼公主形象再次走入人们的心中。

随后推出的《美女与野兽》、《公主与青蛙》、《长发公主》、《魔发奇缘》等作品中的公主形象,摆脱了早期“公主们”的脆弱形象,展现出勇敢、独立、聪慧、坚韧的女性魅力。

迪斯尼公主

她们不再需要王子的拯救,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凸显了女性的主体价值。这种价值观的转变不仅与时代的变革相契合。然而,《冰雪奇缘》找到了这个突破口,使得“公主”这个神话再次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

电影《冰雪奇缘》是基于安徒生童话《雪女王》改编而来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恶魔拥有一面魔镜,能够显示一切事物的丑陋面貌。魔镜碎片一旦刺入人体,就会使人变得邪恶。一个少年卡伊不小心被魔镜碎片刺伤,变得冷酷无情。

雪女王趁着暴风雪将卡伊带走,用吻让他忘记了自己的女友格尔达。为了拯救卡伊,格尔达踏上了艰难的寻找之路。最终,在雪女王的宫殿里,格尔达通过真爱之吻融化了卡伊的心。

原本按照童话故事,情节应该是:一个邪恶的女人使王国永陷冬天,而勇敢的公主战胜了她,解救了王国,然后以真爱之吻解救了被困的王子。这种传统的对抗模式变得老套,正邪对抗的桥段也变得陈腔滥调。

正如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所言:“讲故事的人面临的挑战是,要在保持常规的同时避免陈腔滥调。”经典与老套之间只有一线之隔。

与原始童话《雪女王》相比,《冰雪奇缘》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不仅重新设计了角色,还在故事情节中引入了悬念和戏剧性效果。这种创新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惊喜,还为他们提供了超出期待的全新体验。

在角色设定方面,《冰雪奇缘》首次引入了双女主角,这在迪斯尼公主类型的动画片中是首次尝试。长公主艾莎表现得沉稳优雅,拥有天生的掌控冰雪魔法的能力;小公主安娜则热爱生活,爱笑爱玩,性格开朗天真。

观众之所以反复去影院欣赏这部动画片,不仅因为画面精美、音乐震撼,更是因为故事聚焦于两姐妹之间的深厚爱情,使无论是小朋友还是成年观众,都能产生共鸣。

王子汉斯在这里成为一个辅助角色,而山民科斯托夫和雪人雪宝的表现更加突出。雪宝的搞怪和贴心时刻令男性和女性观众都为之着迷,而科斯托夫则以淡淡的愁绪和幽默感,展现了他在困境中坚守的深情,为动画片增色不少。

在故事情节方面,《冰雪奇缘》以姐妹情谊为主线,展现了公主安娜对姐姐艾莎的拯救之旅。故事甚至打破了“公主与王子过上幸福生活”的传统套路,揭示了虚伪王子汉斯的真面目,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动画片中,正邪对抗的元素相对减弱,亲情和困境相互交织成为引人注目的特点。令人高兴的是,新时代的公主不再受限于门当户对,突破了与王子的社会地位禁锢,而与普通人一同谱写自己的故事。

在文化内涵方面,《冰雪奇缘》的故事主题不再局限于爱情和克服困难,而回归到亲情和自我认知的“母题”上,从而使公主题材动画片的主题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提升。

当长久被束缚的艾莎摆脱了世俗的看法,摒弃内心的恶魔,大声呼喊“让它自由”,用魔法创造了一个冰雪城堡,然后从宏伟的冰雪楼梯走向她自己的领域,最终坚定地转身,关闭了宫门,我们目睹了一个脆弱女性的变化,也见证了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而天真活泼却孤独成长的安娜,虽然不理解姐姐为何将她排除在门外,但她仍然对姐姐怀有深厚的情感。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浓郁的亲情,也体会到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在这里,传统的王子与公主之间的“真爱之吻”已经被颠覆,而是因为亲情的眼泪,融化了内心的冰封。

正是因为亲情的坚持和不离不弃,艾莎逐渐克服了内心的困扰,她的魔法能力不再是她自我厌恶的障碍,反而成为保护所爱之人、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力量。

<<·——产业链延伸——·>>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电影《冰雪奇缘》在上映的第一周全球票房就突破了一亿美元,而在北美上映后的第三周就登上了票房榜首,之后票房排名有些起伏,但在第六周和第七周又重新位居榜首。在中国大陆,从2月5日到3月2日,该片获得了2.7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

在韩国,《冰雪奇缘》成为了首部观影人次突破千万的动画电影。在日本,自从3月上映以来,这部电影连续16周保持冠军地位,引发了全民观影热潮。

在好莱坞,有一个著名的“火车头理论”,即电影本身不一定非得盈利,但它必须能够带动相关产品的发展。好莱坞的成功经验告诉各国电影从业者,在创作剧本或投资立项之前,创意就已经融入影片中。

优秀的创意不仅能打动观众,促使他们购票观影,还能通过观影活动推动观众购买衍生产品,从而实现更持久的经济效益。

这种方式被认为是电影产业资金回收的高级阶段,因为创意的融入拓展了影片的商业与文化价值。在这个角度上,创意为电影的“后电影时代”提供了关键的动力。

电影《冰雪奇缘》以女性视角为主题,不仅受到了孩子和女性观众的欢迎,还吸引了许多男性观众的关注。口碑极佳,北美观众给予的平均评分高达A+。

有些评论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电影营销的成功,但回到电影本身,《冰雪奇缘》之所以如此出色,不仅在于故事深刻触及人心,还在于电影中融入了“后电影时代”的元素。

首先,电影的人物角色设定极具魅力。善良而坚强的姐姐艾莎,勇敢无畏的妹妹安娜,两姐妹性格迥异却互补,创造了迪斯尼历史上最璀璨的双公主传奇。

甚至她们的正式版裙子,价格高达约1600美元,仍然吸引了大批粉丝排队购买。

当今社会强调欲望和形象的消费文化,女性常常是直接的欲望对象,深受喜爱的公主形象成为增强影视作品的“交换价值”和满足视觉愉悦的普遍符号。

这无疑也会为迪斯尼公司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能够随时解体的雪宝,形状古怪有趣,是人物设定的又一创新点。

这种设计更贴近现实,不完美的形象更能引发观众共鸣。而雪宝头部和身体可以随意分离的设计则暗示了男性观众对于“幽默暴力”的审美趣味,充满了“男孩式的幽默”。

另一方面,影片中充满惊险和刺激的冒险部分也是其成功之处。冒险元素一直是好莱坞动画片的致胜法宝,像《里约大冒险》、《玩具总动员》和《马达加斯加》等冒险动画片都取得了出色的票房成绩和产业价值。

迪士尼电影公司在公主类型的动画片中也善于运用冒险元素。不同于以往的动画电影,《冰雪奇缘》的冒险故事发生在一个广袤的冰雪世界中,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美景和紧张刺激的情节。

毫无疑问,《冰雪奇缘》的冒险要素是独一无二的,影片的场景设置将虚幻的空间与现实巧妙地结合,现实世界成为了影片中的影像,呈现出异域、梦幻等特点。据传闻,为了制作冰雪城堡,迪士尼的制作团队特地深入加拿大魁北克考察当地的冰宫饭店。

如今,HôteldeGlace已以电影为主题设立特色客房,吸引了许多冰雪粉丝入住。电影中的惊险冒险部分也成为了衍生商品如游戏和主题乐园的重要素材。

精选的原声带歌曲也为影片增色不少。艺术审美源自于视觉和听觉的愉悦。在视觉技术方面,《冰雪奇缘》将皮克斯的CG技术优势与迪士尼传统的绘画风格完美融合,还回到了迪士尼擅长的童话歌舞动画的风格。

相较于《魔发奇缘》,《冰雪奇缘》在歌曲配乐方面更为突出。全片共有9首歌曲,每一首都恰到好处地出现,丰富多彩,与情节相互融合。

例如,《Doyouwanttobuildasnowman》通过音乐蒙太奇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姐妹俩漫长的成长岁月,故事情节自然流畅,条理清晰。音乐蒙太奇是一种通过音乐将一组镜头连接起来的手法,它不仅在连接镜头间起到纽带作用,还赋予了这些镜头更深的含义。

音乐不仅推动剧情的发展,还直接传达了角色的情感。而主题曲《Letitgo》的震撼效果,也预示着影片之后的产业影响。

事实上,早在1944年,迪斯尼电影公司就开始关注电影衍生商品的开发。成功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为该公司改编成剧场版提供了机会,从而引发了动画片在剧院上演的新模式。

随后,随着唐老鸭、白雪公主、米老鼠等卡通形象的不断充实,迪斯尼乐园于1956年在加利福尼亚的阿纳海姆市建立,吸引了无数儿童和成年人的光顾。

从电影派生出的衍生商品,如玩具、电视节目、唱片等,为电影创造了更多样化的业态和价值。

据数据显示,单单电影《狮子王》就为迪斯尼创造了10亿美元的价值。迪斯尼在北美拥有超过516家零售店,似乎每个稍具规模的商场都能找到一家迪斯尼店铺。

作为一个媒体集团,迪斯尼不仅仅活跃于动画电影领域,还拥有多家出版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唱片公司以及主题公园等,涵盖了影视、音乐、旅游度假、玩具、儿童书籍等多个产业。

迪斯尼不仅有着跨媒体和跨行业的运作经验,还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迪斯尼帝国无疑是《冰雪奇缘》成功的关键。

时至今日,影片《冰雪奇缘》的品牌效应在产品链中显现出来。除了院线收入外,电影的蓝光DVD在开售当日就卖出了320万张,成为最畅销的家庭娱乐DVD之一。

电影原声大碟连续两次登上权威音乐榜Billboard200专辑排行榜首,总共获得了13次专辑榜冠军。主题曲《Letitgo》在YouTube上广为传播,民间各种翻唱版本层出不穷。

截至2014年5月,原声带已售出260万份,单曲销售量更是突破了600万。此外,改编自《冰雪奇缘》的手游“冰雪奇缘:冰纷乐”下载量突破百万,迅速冲上了APP排行榜,被誉为“冰雪版糖果粉碎传奇”。

影片还将触角延伸至电视领域,雪女王艾莎在ABC热播剧《童话镇第三季》结尾登场,为下一季剧情埋下伏笔。

电影中的主角安娜、艾莎以及雪人、科斯托夫成为畅销玩具,美国迪斯尼官网常常供不应求,国内淘宝网站上代购“冰雪大冒险”系列的传统玩偶生意也十分火爆,一个玩具娃娃的价格竟然卖到了约200元。

迪斯尼擅长的音乐也在剧本创作中有意识地融入了创意元素,这种古典百老汇歌剧风格的音乐为将电影改编为音乐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虽然迪士尼尚未正式宣布,《冰雪奇缘》改编为百老汇音乐剧的计划已经有所提及。此外,还有书籍、主题乐园等多个相关计划。

这一系列周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使得影迷可以通过电影、电视、音乐、游戏、玩具和主题公园等多个途径与电影及其衍生产品产生多重接触。

影迷从电影院中获得观影的乐趣,然后通过网络搜索使用音乐、游戏等相关产品,并购买实体商品。

线上和线下的一系列产品使消费者能够体验到一系列高质量的内容,这种体验不断地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同时也为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推动力。

<<·——结语——·>>

迪士尼和整个好莱坞都有一个明确的产业观念,即在电影制作、宣传、发行以及后续产品开发中,必须在电影制作前充分考虑并协调所有方面。

要在电影创作的早期就考虑如何将影片与其后的衍生产品相结合,否则等到电影制作结束后再来考虑开发衍生品的价值就为时已晚。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在后电影时代的发展受到制作层面的制约,因为创意不足会导致难以形成持久的品牌效应和广泛的影响力。在这一方面,中国电影仍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探索阶段。

参考文献

[1]陈犀禾,吴小丽.影视批评: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

[2]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3]格雷姆·特纳.电影作为社会实践[M].高红岩,译.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5]金冠军.电影创意产业[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6]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7]杨晓林,阳欣,苏东晓,等.好莱坞动画电影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8]周黎明.好莱坞启示录[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