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丰儿童教育网

盛丰儿童教育网

为什么孩子一定要阅读童话?这是最现实的答案

佚名 89

我们都知道孩子需要童话,但很少有家长能思考:

  孩子究竟为什么需要阅读童话?

  我要给孩子提供怎样的童话?

我曾经在歪歪兔会员群中问过大家这个问题。大家的答案大多是:

“别人都看啊!”

“总得有什么东西哄他睡觉吧?”

“哪有什么为什么?难道不讲吗?”

话虽如此,但最近我还真遇到了一位较真的家长——

兔妈您好!我是一名宝爸,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一定要给孩子读童话呢?我们都知道,童话是虚构的,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白雪公主,也不存在什么歪歪兔。那为什么要让孩子相信这些是存在的呢?

而且,这个社会是弱肉强食的,不够强大的人就会被淘汰,那为什么不能把社会真实的一面给孩子看,反而要教孩子善良什么的呢?(当然我并不是说人不应该善良,而是觉得太过善良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负,与其如此,我宁可让她不善良)同一样东西,你四岁接触一定会比你十岁接触更加熟练。所以我们难道不是要尽早地教给他们技能,好应对这种残酷吗?

这样想的家长并不是个例,我还曾经遇到一位家长,他也觉得童话是骗人的,所以从来都不给孩子看,只给孩子看一些科普的书。几年下来,孩子的知识量变得很大,从植物的科属种,到地铁的结构与建造过程,她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在孩子群里总是显得有些木呆呆的,跟别人聊天时,总是自说自话地念叨起那些书本里的知识。

这不禁让我思考:童话对孩子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们对儿童经常有一个误解:即成人的世界才是残酷无情的,而孩子的世界则到处都是温暖阳光和天真的彩虹泡泡,是一个充满美好与快乐的世界。直到成年,走上社会,TA才会被冷冰冰的现实“打脸到怀疑人生”。

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从孩子很小时,现实就已经开始在不断地“打脸”了。

为什么呢?让我们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来看一看,孩子究竟在经历些什么:

从出生开始,TA就处在死亡的威胁中!TA那么弱小,离开了照顾者就无法独自生存——所以TA饿了、尿了、孤单了,就只能哭,好确认妈妈不会抛弃TA。

到了TA两岁时,开始任性执拗,家长说什么都不听……为什么孩子会经历第一逆反期呢?就是因为TA这时开始发现,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一种TA完全理解不了,也无法控制的东西,叫“规则”,除了遵守,别无选择。

等到TA三岁多上了幼儿园,发现老师并不能总是照顾自己,中午要忍受一个人睡觉的孤独,玩具也并不永远都是自己的,轮到别人时自己就玩儿不了,更不用提会犯错误、被批评、远离妈妈、和小朋友吵架……

哦,别忘了,幼儿园可是一个小社会!如果我们稍微去观察下幼儿园的“小天使”们,会发现那个小社会的残酷,不亚于成年人的世界——欺负穿的差的同学、刻意孤立、有小圈子……我们教孩子从小学会自我保护、要变得强大,因为我们都知道,一旦不够强大,以后欺负TA的人会越来越多。

校园霸凌——这可能是最能体现孩子“赤裸裸的残忍”的情境!没有爱,没有包容,只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孩子哪怕只是个旁观者,也可能会被震慑,产生深深的恐惧。

所以,谁还敢说孩子的世界只有单纯的快乐和美好呢?

正因为如此,童话才是一束光,照亮孩子心中的暗。

我们常常能发现,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话往往都带有教化功能——《白雪公主》说的是 “不要虚荣”,《小红帽》说的是“自我保护”,《丑小鸭》说的是“坚强”,《匹诺曹》说的是“诚实”……

这倒不是因为家长有选择性地给孩子讲故事(同样都是明显带有目的性的教育,很少有人会记得自己的小学课文吧)。这些童话能够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故事情节和要表达的道理,从某种程度上会映照现实世界。孩子当时只被“好玩”吸引,却在经历世事后,才能理解这些“好玩”甚至有些“幼稚”的故事究竟蕴含了怎样深刻的道理。

然后,等这些孩子长大了,就会把这些童话讲给TA们的下一代。

孩子们无法理解那些的大道理,但可以理解生动有趣的故事。因为TA们的思维如此简单,简单到靠直觉来感知这个世界:橡皮泥压扁了,体积就会变大;风发出的呼呼响声,是在对树说话……他们还无法理解太复杂的人和事,甚至觉得两个同学的区别是只穿了不同的衣服……

然而,如果用鲜明的形象来概括,他们就能立刻理解了。

比如:班里有个淘气爱捣蛋的男生,就像威威龙;

有个腼腆又善良的女生,就像乖乖羊;

还有个和蔼的老师,大家都喜欢她,就像山羊老师……

乃至长大后,我们偶尔还能发现:

谁谁谁经常随口编瞎话,但很快就会被拆穿,就像藏不住长鼻子的匹诺曹;

谁谁谁外表平平,家境不好,但特别用功,最后拿下了常青藤的全额奖学金,就像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而且,世界如此巨大,人类如此渺小,谁敢说自己感知到的那部分就是全部真相呢?相反,我们的眼睛会有选择地接受信息——心中有什么,眼睛里才会看到什么。

所以,当孩子心中有了爱与光明,眼睛里才会看到爱与光明。

这些都是靠童话来实现的。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所有童话都适合孩子——其实即使是经典童话,因为年代久远,也有一些不符合现代观念的地方。

比如《白雪公主》教育孩子(尤其是女孩)要美貌、善良、顺从,等待王子的救赎,这就不符合如今的教育理念了。

再比如《海的女儿》悲剧气氛浓重,虽然言辞优美,但并不适合幼儿阅读。

事实上,《格林童话》改编自欧洲民间故事,本来就带有恐怖、残忍成分(比如女巫的各种死法),而且成书于19世纪初,并不符合我们现在的价值观。

而《安徒生童话》从创作之初就是儿童文学,更适合小学以后的、有初步判断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孩子来阅读。

正因为经典童话在如今的些许不合时宜,如今不少机构都选择对童话进行“二次创作”——比如《冰雪奇缘》,与其说改编自安徒生的《白雪王后》,不如说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只是借鉴了原著童话中的些许创意。

那么,如今的我们,要如何给孩子选择童话呢?

就像中医一样,即使是相似的症状,好的医生会给不同体质的病人开出不同的药方。在童话的选择上也一样,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最适合,只有更适合。

  1)了解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处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

他能保持专注多久?

他能不能理解故事情节?他偏爱什么样的图画?

什么样的情节更容易让他兴奋(或安静下来)?

一般来说,3岁以内的孩子更加喜欢情节简单、语句回环往复的故事,到了3岁以后,孩子开始进入了“想象力大爆炸”时期,家长就可以循序渐进地为孩子选择带有一定故事情节、语句优美的故事了。

↑小驴要出一趟远门,总是担心歪歪兔会忘记自己,于是一回来就直奔歪歪兔家……歪歪兔究竟有没有忘掉小驴呢?——《成长的10种智慧·记性》

  2)想象力!想象力!想象力!

人只有长大后才能明白,知识可以慢慢学,想象力一旦消失,就再也不会出现了。因此,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保护这种可贵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恰恰来自童话故事。因此,当孩子进入3岁后的“想象力爆炸”时期,我们就不能仅仅选择那些“一眼望到结局”的童话,而更要考量故事的丰富程度和想象力。

↑小驴身边有一群“书鸟”,它们都是小驴的藏书变的。可小驴却患上了“数量恐惧症”,只想要一只“书鸟”陪着他……——《成长的10种智慧·渴望拥有很少东西的驴》

  3)正能量!正能量!正能量!

优秀的童话故事永远都不会一味地吓唬小孩子,而是会告诉孩子要拥有爱、善良、智慧、正直……哪怕过程中有些许曲折,但好人终究会收获好的回报。只有在幼年期建立起这样的信念,孩子才会在以后的成长中充满能量。所以,学龄前孩子需要阅读氛围温暖的正能量通话,带有负能量悲伤情节或恐怖情节的故事,可以留到孩子小学以后再阅读。

↑冬天来了,歪歪兔想要收集好多好多温暖,可她还是觉得好冷啊……直到小驴来看她,她才明白,真正的友谊才是最温暖的!——《 成长的10种智慧·收集温暖》

  4)注意书中的功能指向性

如今,市面上的绝大部分童话书都带有一定的功能性。这就需要家长考察童话的功能以及孩子的需求,以免选错书——有的孩子看了《大卫不可以》后反而变得异常淘气,有的孩子看了《床底下的小怪兽》后反而变得怕黑黏人,这些都是家长选错书的结果。所以我们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和需求,再有针对性地为孩子选择童话。

↑歪歪兔羡慕袋鼠有个口袋,于是自己也做了个“袋袋服”穿上。可这件“袋袋服”却让她吃了苦头……经历一番风波,歪歪兔不再羡慕袋鼠了——《成长的10种智慧·袋兔》

↑歪歪兔长胖了,她听从书鸟的建议去减肥,但她的减肥计划总是失败,这是为什么呢?——《成长的10种智慧·减肥计划》

最后,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一定要阅读童话?

因为成长本身就伴随着艰难与痛苦,要努力突破自我的极限,才能真正地成长。所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比克服困难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克服困难的动机。

只要内心的火焰没有熄灭,哪怕寒风再凛烈,心中也是温暖的。而在孩子的幼年期,家长要做的,就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当TA拥有了对生命发自内心的热爱之后,再残酷的社会,也打不垮TA。

用户评论

有些人,只适合好奇~

这个故事标题引人深思:“为什么孩子一定要阅读童话?”其实不仅仅是读故事本身那么简单。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巷雨优美回忆

“为什么”一词激发了我们对于家庭教育、知识探索和儿童成长的多角度思考。通过童话,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就像那些勇敢的小王子一样。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麝香味

这条评论揭示了童话的重要性:它们不仅是娱乐与消遣的工具,更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与勇气的源泉。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殇年华

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和他们的冒险旅程鼓励孩子勇于梦想,并教会他们解决困难和挑战的方法。比如《小红帽》中的智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巴黎铁塔

读童话能够增强孩子的想象力,这种创造力对于艺术、科学等领域的创新同样至关重要。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男神大妈

在“为什么”之后探讨,我们可以发现童话不仅仅是给孩子带来欢笑,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心中种下正义与爱的种子。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醉枫染墨

通过童话小故事,孩子们学会分辨善恶,在情节中建立起道德观念,并对外部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七夏i

童话是语言与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这些故事可以加深孩子们对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认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世晨晓。

这条评论强调了家长在引导孩子读童话中的角色扮演和故事情境再现的重要性,这是实践式学习的一环。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的我

为什么呢?因为童话能够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社会技能,他们通过故事中人物的互动学会同情与理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金橙橙。-

在“最现实的答案”之后,我们可能会发现,阅读童话是儿童大脑发展的催化剂,促进语言、认知和情感发展。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萌

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童话对培养孩子社会性行为以及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影响。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哥帅但不是蟋蟀

这条评论探讨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为什么家长们更应该重视与孩子共读童话的时间。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糖果控

“现实的答案”暗示着,阅读童话不仅对孩子有直接好处,还可能在未来影响到他们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通过反思这一问题,“最”字表明了在众多教育方式中,阅读童话被认为是最具价值的路径之一。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丢了爱情i

评论中提到的现实包括家长应当考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将娱乐性与教育性完美结合,使他们受益无穷。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个人

为什么孩子一定要阅读童话?这一问促使我们思考故事如何成为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为孩子们未来的成功铺路。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满心狼藉

这条评论强调的是,除了学习知识外,读童话还能够启迪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々爱被冰凝固ゝ

通过“最现实的答案”后深入思考,理解到儿童阅读对于他们建立自尊、沟通技巧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每个孩子从童话中都能找出不同的意义,这正是它们吸引人的地方——适应性和普遍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各自安好ぃ

童话小故事评论讨论了教育中的个性化,指出每篇故事都可能成为孩子们独特旅程的一部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