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二年级二讲)衬字、《山坡羊》介绍
今天我们交流的内容是关于“衬字、并介绍小令《山坡羊》”
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复习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上节课我们交流了散曲、散曲中的小令、并介绍了寻常小令的特点,请朋友们回答几个问题;
1、散曲元代称为什么?
2、散曲之所以称为“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如果作家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情节无关的话,就是“散”。他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那么散曲的特性有几点?分别是什么?
3、散曲是属于广义的诗歌,它有几种基本类型?小令的形式有几种?
4、简单回答曲牌小令与词小令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5. 寻常小令指单支小曲。这是元曲中最简单但也是最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种形式。简单回答寻常小令的特点。最后我们介绍了小令双调·清江引,以(元)张可久[双调] 清江引·秋怀 为曲例。曲词五句,说下句式节奏字数,及押方式?此曲为七五五五七句式,四仄韵。一、二、四、五押韵。也有的作品第三句押平声韵的。
今天介绍的内容,曲与词还有明显的区别与特点。元曲最为典型的一个特点就是句中有衬字,下面交流学习关于曲的衬字。
一、衬字
1、什么是衬字?
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就普通说,这种衬字在歌唱时,应该轻轻地带过去,不占重要的拍子;尤其北曲就是如此。如我们上周举的一个例子: 乔吉的《清江引·有感》 相思瘦因人间阻,只隔墙儿住。 笔尖和露珠,花瓣题诗句, 倩衔泥燕(儿)将过去。 正格句式是五句:七五五五七句式。大家看看这首中第五句的句式,是不是八个字?说明其中“儿”字就是衬字,故而使这首曲句式变成了七五五五八句式。我们又来看: 钟嗣[sì]成的 《正宫·醉太平·落魄》 风流(贫)最好,村沙(富)难交。 (拾)灰泥补砌(了)旧砖窑, (开一个教)乞儿市学(xiao), (裹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 (穿一领)半长不短黄麻罩, (系一条)半联不断皂环绦(tao), (做一个穷)风月训导。 这首小令的正调格式为:四,四,七,四,七,七,七,四,共8句。但是,加上了括号里的衬字——(贫)(富)(拾)(了)(开一个教)(裹一顶)(穿一领)(系一条)(做一个穷),使格式变为:五,五,九,八,十,十,十,八,仍为八句了。字数虽然变了,却仍然属于【正宫·醉太平】。
2、衬字的特点
3、衬字的作用
从上面例曲中的衬字来看,衬字的作用是:补充正字语意的缺漏,使之内容更加完整充实,语言更加周密丰富或生动,或者使字句与音乐旋律更加贴合。衬字用得恰当,可使句法灵活多样,能增强曲文的口语化和形象化特点。
4、衬字的应用
(1)句首加衬字:
句首的衬字可虚可实。实词(如名词、动词等),虚词(如连词、助词以及代词、副词等)。
我们以明代戏曲作家谷子敬的套曲〔商调·集贤宾〕闺情中的〔醋葫芦〕为例:
未加衬字前为:
锦绣文,
┼┃━(韵)
古样体。
┼┃━(韵)
衣冠济楚俊容仪。
┼ ━ ┼┃┃━ ━(韵)
席间唱和音韵美,
━ ━┃┼ ━┃┃(韵)
一团和气。
┼ ━ ━┃(韵)
聪明俊俏有谁及。
┼ ━ ┼┃┃━ ━(韵)
加衬字后变为:
(诗吟出)锦绣文,
┼┃━(韵)
(字装成)古样体。
┼┃━(韵)
衣冠济楚俊容仪。
┼ ━ ┼┃┃━ ━(韵)
酒席间唱和音韵美,
━ ━┃┼ ━┃┃(韵)
一团儿和气。
┼ ━ ━┃(韵)
(论)聪明俊俏有谁及。
┼ ━ ┼┃┃━ ━(韵)
我们再看王实甫的《西厢记·石榴花》
(大师)一一问行藏,(小生)仔细诉衷肠: 自来西洛是吾乡;宦游四方,寄居咸阳。 (先人拜)礼部尚书多名望,五旬上因病身亡。 平生正直无偏向,(止留下)四海一空囊。 扩号中的字就是衬字,这些衬字用在句首。
(2)句中加衬字:
句中的衬字原则上只能用虚词。也有用实字做衬字的,比如钟嗣成〔正宫·醉太平〕落魄中,风流(贫)最好,村沙(富)难交。拾灰泥补砌了旧砖窑,开一个教乞儿市学③。裹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穿一领半长不短黄麻罩④,系一条半联不断皂环绦⑤,做一个穷风月训导⑥。贫、富都是实词做了衬字。这里所谓的虚字,包括:情貌词“了”和“着”; 助动词:“将”和“把”;副词:“也”和“又”; 以及“的”“行”,以及“里”“般”“来”“这”“那”“他”“我”等字。(后面几个是实词。)
以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为例
未加衬字前为: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加衬字后变为: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即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句中加了一个“了”字作为衬字。句中加衬字的例子很多,我们就不一一例举了。
(3)句末加衬字:
一般情况下,衬字是不能加于句末的,只在特定情况下才加于句末;句末的衬字称为语法上的衬字,没有词汇意义。
以邓玉宾的《叨叨令》为例 未加衬字前为:
皮囊包裹千重气,
┼ ━ ┼┃━ ━ 去(韵)
骷髅顶戴十分罪。
┼ ━ ┼┃━ ━ 去(韵)
儿女使尽拖刀计,
┼ ━ ┼┃━ ━ 去(韵)
家私费尽担山力。
┼ ━ ┼┃━ ━ 去(韵)
省的, ┃┃
[也么哥] 省的,
┃┃[也么哥]
长生道理何人会。
┼ ━ ┼┃━ ━ 去(韵)
加衬字后变为:
(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
┼ ━ ┼┃━ ━ 去(韵)
(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
┼ ━ ┼┃━ ━ 去(韵)
(为)儿女使尽了拖刀计,
┼ ━ ┼┃━ ━ 去(韵)
(为)家私费尽了担山力。
┼ ━ ┼┃━ ━ 去(韵)
(你)省的(也么哥),
┃┃
[也么哥] (你)省的(也么哥),
┃┃
[也么哥] (这一个)长生道理何人会。
┼ ━ ┼┃━ ━ 去(韵)
句末加的衬字除了上例中的“也么哥”,还有“也么天”、“也摩挲”、“也波”等等,它们虽无词汇意义,却使语气别饶风趣。
(1)句首加衬字(2)句中加衬字:(3)句末加衬字关于衬字大家写曲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二、学习小令曲牌《山坡羊》
山坡羊曲牌名。北曲属于中吕宫、南曲属于商调,是同名曲牌。我们分别介绍一下:北曲中吕宫、南曲商调,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用,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所载,〔南商调·山坡羊〕 ,小令、套数兼用。全曲十一句,四个句段,十一个韵位(句句押韵),二十六板(板和眼,是戏曲演唱术语,就是节奏。)。此调有多种变格,首二句和末四句,多成对句。入套多叠用(就是与其他曲牌组成套曲的时候,这两句内容相同,也就是重复一,入套多叠用(就是与其他曲牌组成套曲的时候,这两句内容相同,也就是重复一遍),亦有入其他套数者。
曲谱:平去平平平去,平去平平平去 。平平平上平平去 ,平去平 ,平平平去平 上平上上平平去 ,平去平平平去平。平平,平平入上平;平平 ,平平去上平 。
例曲: 明•文征明 〔南商调·山坡羊〕
题情春染郊原如绣,草绿江南时候。和烟衬马重茵厚。堪醉游,残花一径幽。乌衣巷口还依旧,燕子归来人在否?添愁,桃花逐水流;还愁,青春有尽头。再看[沈璟] 南商调·山坡羊·学取刘伶不戒 学取刘伶不戒,传示三闾休怪。沿村沽酒寻常债,梅正开,望青旗篱外来。古来饮者名犹在,贤圣寥寥安在哉。形骸,随身锸可埋。狂乖,怀沙赋可哀。
北曲较简单。所以我们今天就向大家介绍北曲中吕:《山坡羊》又名《苏武持节》。此调共十一句,即四四七三三七七一三一三。 平平平去,(仄韵)1 平平平去,(仄韵)2 平平(仄)仄平平去(仄韵)3 仄平平,4仄平平(平韵)5 平平(仄)仄平平去(仄韵)6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均可韵)7 平,8平仄平(平韵)9 平,10平仄平(平韵)11
本曲格律较严,第一、二、三、六句必须押去声韵,第八、十两个一字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但不能一押一不押。一二及四五句对仗,八九与十十一扇面对。
我们先看例词: 张养浩 《山坡羊·洛阳怀古》
天津桥上,1句押去声韵 凭栏遥望,2句押去声韵 12句对仗 春陵王气都凋丧;3句押去声韵 树苍苍,4句 水茫茫,5句 45句对仗 云台不见中兴将。6句押去声韵 千古转头归灭亡。7句 功,8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也)不久长,9句 名,10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也)不久长。11句 8、9、10、11句扇面对 (注:有人对术语的使用比较严格,那么这里的对仗可以换成对偶)
我们看此例曲特点是:
一是此调共十一句。
二是这首曲中九、十一字句中“也”是句首衬一字。
张养浩 《山坡羊·洛阳怀古》
天津桥上,凭栏遥望,春陵王气都凋丧; 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 千古转头归灭亡。 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再看例子: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chǐ]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此调共十一句。
(2)第一、二句,四、五句对仗。八九与十十一扇面对。 请大家用括号把这首曲里面的衬字标出来?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我们刚才也举了这个例子: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流传下来的《山坡羊》曲很多
未央怀古: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 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 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咸阳怀古: 城池俱坏,英雄安在? 云龙几度相交代!想兴衰,若为怀, 唐家才起隋家败,世态有如云变改。 疾,(也是)天地差;迟,(也是)天地差!
骊山怀古(二首):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骊山屏翠,汤泉鼎沸, (说)琼楼玉宇今俱废。汉唐碑,半为灰, 荆榛[zhēn]长满繁华地,尧舜土阶君莫鄙。 生,人赞美; 亡,人赞美。
沔[miǎn]池怀古(二首):
秦如狼虎,赵如豚鼠, 秦强赵弱非虚语。笑相如,大粗疏, 欲凭血气为伊吕,万一座间诛戮[lù]汝, 君(也),谁做主?民(也),谁做主? 秦王强暴,赵王懦弱, 相如何以为怀抱?不量度,剩粗豪, 酒席(间)便欲伐无道,倘若祖龙心内恼。 君,干送了;民,干送了! 北邙[máng]山怀古: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 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 (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máng]山下尘。 (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作业:
写一首《中吕·山坡羊》题目自拟。 要求:
(1)一与二,四与五用联壁对;八九与十十一扇面对。
(2)要求衬一字。 参照曲谱: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
《山坡羊》曲谱:又名《苏武持节》,此调共十一句,即四四七三三七七一三一三。 x平x去,(仄韵)1 x平x去,(仄韵)2 x平(仄)仄平平去(仄韵)3 仄平平,4仄平平(平韵)5 x平(仄)仄平平去(仄韵)6 (平)仄x平平仄(仄)(仄平均可韵)7 平,8平仄平(上)(平韵)9 平,10平仄平(上)(平韵)11【 〔中吕•山坡羊〕小令兼用。又名苏武持节。第七句可为×平去平平厶上(平)。谱:×平×去△,×平×去△,×平×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厶上(平)△。平▲,×去平(上)△;平▲,×去平(上)△。】
本曲格律较严,第一、二、三、六句必须押去声韵,第八、十两个一字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但不能一押一不押。一二及四五句对仗,八九与十十一扇面对。除去单字处,最后两分句可押同部平韵或仄韵。
例词: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曲谱符号注释: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 △,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 ∧,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标签:
用户评论
听了“元曲第七讲”的讲解后,我对《山坡羊》以及衬字的理解更深入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讲述者不仅详细解释了音乐架构,还分享了历史背景故事,让人对这首曲子的创作动机有了更深的共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次课程使我认识到《山坡羊》不光是文字上的艺术品,还是连接古人与今人的桥梁。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讲解中引用的例子非常贴切,让我在轻松愉悦中吸收了知识。谢谢分享!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元曲第七讲”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对衬字的作用做了很好的介绍和解析。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完这节课,我对古典音乐和戏剧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美。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山坡羊》的介绍时感到兴奋,能更好地感受到古代文人们的情感世界。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次课程让我不禁回顾过去的研究,激发了我对元曲更深的兴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谢提供“元曲第七讲”,它让我对传统的音乐表达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详细的解释,《山坡羊》的每一个细节都变得清晰起来,这是知识性、艺术性和历史感的完美结合。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次讲解不仅让我学习了新知识,还唤起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感谢分享这一精彩内容!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听了关于衬字和《山坡羊》的介绍后,我明白了这些元素是如何为作品增添独特韵味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元曲第七讲”中的每一句讲解都是一次智慧之旅,在享受知识的同时深刻领略了艺术之美。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常感谢这次生动且深入的讲解,让我对于《山坡羊》这首曲子有了全新的角度看待和欣赏它。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音乐理论到文化背景,课程覆盖的内容广而深,让我不再仅看作品,而是看到了背后的故事。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完关于衬字及“山坡羊”的介绍后,我对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次的学习体验不仅丰富了我的大脑,也增加了对古典中国音乐和戏剧的热爱之情。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详细的解说让我能够更好地欣赏《山坡羊》,同时也激发了我探索更多元曲作品的兴趣。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元曲第七讲”的讲解既深刻又有趣,对于《山坡羊》的研究让古代文化变得更加鲜活起来。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发现不仅曲子本身美丽动听,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同样让我着迷。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