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莫高窟不同时期彩塑绘画的艺术特征,以及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作为宗教艺术,它是壁画的主体部分,包括各种佛像——三佛、七佛、释迦牟尼、多宝佛、仙劫千佛等;诸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释智等;天龙八尊------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迦楼罗王)、紧那罗(乐天)、蟒神等。这些佛像大多绘有说法图。仅莫高窟壁画就有佛教图画933幅,表情各异的佛像12208尊。
2、靖边画
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为“经编”。用绘画技法表现古典内容的称为“边象”,即经边画;那些用文字、说唱技巧来表达的,称为“变文”。
3、民族传统神话题材
北魏晚期的石窟中,出现了带有道教思想的神话题材。西魏第249窟顶部,除中央有莲花藻井外,东西两侧还绘有阿修罗、摩尼珠,东太子、西王母乘龙出游。南北两侧各有凤车。车上重重地挂满了高高悬挂的旗帜,车后彩旗飘扬。车前有方士举着节日旗帜引路,后面还有人首龙身的悟道神兽随行。每面墙壁上都分布着朱雀、玄武、青龙、白虎。飞廉拍翅使风动,雷神挥臂转鼓,雷电击石铁金刚闪,雨师喷雨。
4.捐赠者肖像
施主是信仰佛教并出资修建石窟的人。为了表达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为后世留名,他们在开窟造像时,在窟内画自己、家人、亲戚、奴隶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被称为捐赠者肖像。
5、装饰图案画
色彩缤纷的装饰图案主要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以及桌围、冠冕、衣服、器皿等。装饰图案随时代变化,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图案画主要有藻井纹、椽纹、边纹等。
6、故事画
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弘扬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历史文物,以通俗、简洁、生动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激发群众的感悟,使群众产生信仰崇拜。因此,洞内画了大量的故事画,让公众在观看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画内容丰富,情节感人,充满生活气息,具有诱人的魅力。主要可分为五类。
1、佛教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故事。其中许多是来自古印度的神话和民间传说,经过几个世纪的佛教徒加工和修改,并依附于释迦牟尼。一般多有“骑象人胎”、“半夜过城”的场面。第290窟(北周)佛教故事由六幅横卷组成,连贯结构,共87个场景,描绘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出家的整个故事。如此长篇连环画在我国佛教故事画中并不多见。
2、本生故事画: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扬“因果报应”、“勤奋善行”的生动故事。也是早期敦煌壁画中广为流传的题材,如“萨楚那舍身喂虎”、“石壁王割肉救鸽”、“九色鹿舍身救人”、 “苏格提割肉献妻”等,虽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然保持着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的本色。
3、因果故事画:这是佛教弟子、善男子、善女人、释迦牟尼救度众生的故事。与今生故事不同的是,今生只讲述释迦牟尼一生的故事; 《因果报应》讲述的是佛弟子、善男子、善女人的前世今生的故事。壁画中的主要故事有“五百强盗成佛”、“沙弥持戒自杀”、“好友王子下海取宝”等。剧情离奇,情节曲折,颇具戏剧性。
4、佛教文物和故事画:是指根据历史记载而绘制的故事,包括佛教圣地、感应故事、高僧事迹、吉祥图像、戒律画等。含有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一种形象。佛教史料。此类画多画于窟龛四侧、廊顶及墙角次要处。但也有部分正面壁绘有“张骞出使西域”、第323窟的“佛像成”、第72窟的“刘萨河”等。
5、比喻故事画:这是释迦牟尼为佛弟子及善男信女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所列举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来自古印度和东南亚的寓言和童话故事。它们被佛教徒收集记录在佛经中,并保存至今。敦煌壁画中的隐喻故事有《护象与金象》、《金毛狮子》等。
7、山水画
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遍布石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多与经画、故事画融为一体,起到陪衬作用。有的以佛经中的山水为蓝本,参考真实的风景和高超的想象,描绘出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极乐世界”的美丽自然风光;有的是以山水为主体的独立绘画,如第61窟的《五台山图》。
除上述七大类外,壁画内容还包括建筑画、器物画、花鸟画、动物画等,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极为珍贵。从结构布局、人物造型、白描设色等方面,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与演变,以及中西艺术交流与融合的历史面貌。
以上七类壁画,除装饰图案外,一般都有情节,尤其是经文画和故事画,反映了大量真实的社会生活,如:统治者的出行、宴会、审问、游猎、剃发等。班级。拜佛等;劳动人民的农、猎、渔、制陶、冶铁、屠宰、烹调、建筑、乞讨等;还有婚姻、求学、武术训练、歌舞、商务旅行、少数民族、外国使节等各种社交活动。因此,敦煌石窟不仅是艺术,更是历史。
与造型密切相关的问题之一是变形。敦煌壁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技法,巧妙地创作了各种人物、动物、植物。时代不同,审美观不同,改造的程度和方法也不同。早期变形程度较大,浪漫主义元素较多,形象特征鲜明;隋唐以后,变形较小,立体效果较强,真实感日益增强。
变形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夸张变形——对角色的原形进行有规则的改变,即拉长以增加灾难性。比如北魏末年或者西魏时期的菩萨,衣服、手指、脖子的长度都大大增加,骨头都暴露出来了。他看着太阳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嘴角上扬,形状像花瓣;转型后的他,变成了一个浪漫奔放的“秀”。拳刚力士多为侧面夸张,四肢粗壮,颈短,圆头大腹,角眉凸目,强调体格强健,力量超人。这两个人物形象都是夸张的结果。
敦煌壁画从一开始就不同程度地具有中国风格和民族风格,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中国佛教艺术体系。对此,古代画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外来艺术的瑰丽精神和严谨的取舍态度。
敦煌壁画借鉴国外艺术,主要有两个方面:
1.学习国外人体解剖学。
如果将十六国时期的墓画与同时期的敦煌壁画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墓画中的人物多为宽袍长袖,造型简单。但不注重人体解剖学,象征性、装饰性色彩浓厚;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大多是半裸或裸体,有详细的描述,人体比例也比较准确,因此具有较强的真实感。都是同一时期的中国画家画的,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绘画与以希腊、罗马为中心的西方绘画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中国以写意着称,西方以写实着称。
中阴画以儒家礼仪伦理为基础。它强调道德和伦理。其身着深衣长袍,将身体远远地遮盖住。身体被囚禁在衣服里。因此,人物没有骨骼和肌肉,不强调立体感。他们注重表达“形式的体现”。 “意”的象征装饰美。魏晋十六国的墓葬绘画就属于这个体系。
敦煌壁画的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直接受到龟兹壁画的影响,而龟兹壁画则直接从印度和阿富汗传承而来。印度和阿富汗的佛教艺术早已吸收了西方艺术的养分。印度人民善于表达自己,因此壁画中的人物尤其是菩萨,比例适中,解剖合理,姿势优美,双手细腻,真实地表现了人体之美。这种写实手法被敦溪画家所接受,极大地加强了壁画人物解剖的合理性,弥补了汉晋绘画的不足,促进了新民族风格的生长。
2、吸收了西域的勾兑方法。
起初,中国画不使用晕染色彩。战国时期,人物顶部开始饰红点。直到汉代才将人物的脸颊染成红色,以表现面部的颜色。虽然有一定的立体效果,但并不强。西域佛教壁画中的人物,全身都是朱红色的。下部深而暗,上部浅而亮。鼻梁上涂白粉,使其凸出、光亮。这种传到印度的凹凸法,在西域得到了改变,出现了受光光晕。它在敦煌得到改进,并与本民族的传统光环融合,逐渐创造了一种文字的表达方式。面部色彩和立体效果的新晕染法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正如绘画史上评论吴金子壁画时所言“人物有八面,有商行”,“道子画如塑”。因此,段成式称赞吴腿子的画为“风云欲逗人,鬼神如离墙”。这样的形象在敦煌壁画中随处可见。这种新的晕染方法促进了壁画写实风格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标签:
用户评论
真没想到莫高窟里的彩塑和壁画变化这么大!从唐代开始就注重色彩的运用,线条变得更加流畅圆润,到宋元时期色彩更加丰富,人物形象也很立体。我以前只看过壁画,这次参观彩塑让我对敦煌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高窟的石像和笔画确实很神奇!不同时期风格迥异,唐代那个强烈的线条感太特别了,宋元时期的柔和细腻又是另一种美。感觉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充满了时光的气息,令人沉思.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这个帖子我也想去莫高窟看看了!我一直对敦煌文化很感兴趣,特别是壁画和彩塑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没想到彩塑造像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加精美,笔画也越来越细腻!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同时期莫高窟艺术的风格确实有所差异,但我觉得所有作品都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那是源自古代工匠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切观察和理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高窟这些彩塑、壁画真是太美了!唐代那粗犷的线条,宋元时期的细腻精致,每一件都是艺术杰作,让人流连忘返。希望更多人去欣赏这种历史文化的瑰宝!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个帖子重点阐述了莫高窟彩塑和笔画之间的差异比较大了,尤其是唐代那种力度十足的线条感和宋元时期细腻柔弱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觉得这说明古人的艺术审美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赞同这个观点!不同的時期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确实各有特点, 唐代喜欢运用粗犷、有力线条,宋元时期则偏向细腻柔美的笔触,展现了不同时代的艺术风貌。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做的不错!介绍莫高窟的不同时期的彩塑造像和笔划确实是一门难得的艺术史解析,能够清晰地将时代差异反映出来真的很让人受益。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很欣赏莫高窟的艺术成就,但我个人感觉唐代的那些粗硬线条有些过於生硬,宋元时期的笔画更能展现出人物细腻的情绪和神韵。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这个观点不太认同吧?我觉得不同时代风格之所以鲜明是因为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所致,而非一种优劣之分。唐代粗犷笔触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豪迈气氛,而宋元时期细腻流畅的艺术则更寄托着诗情画意的意境。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高窟彩塑和壁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不同时期的风格确实各具特色。但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些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了解他们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哲学思想。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唐代的粗犷笔法给我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宋元时期的细腻笔触则让人感到宁静而优雅。莫高窟的多样性让我对历史时期艺术风格的演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帖子写得不错,很客观地介绍了不同时期莫高窟彩塑和笔画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宋元时期的描绘非常细腻,色彩也更加丰富多样。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最近在学习敦煌艺术史,看到这个帖子很高兴!详细介绍各种时期的特点确实很好理解。唐代的那些线条真是太粗犷了,完全不像我们现在常见的艺术风格!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同时期莫高窟的彩塑和笔画的确各有千秋,唐代粗犷厚重、宋元细腻柔美,这些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段文字写的很棒,很有逻辑性!我个人比较喜欢宋元时期的那些细致绘画,画面精致而富有诗意感,让人赏不尽眼… 唐代的笔触也挺独特,但也更显一些粗犷的力量感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莫高窟这些彩塑和壁画的确非常精美,但我觉得保护文物工作要更加重视!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敦煌这种文化遗产,并为其 preservation 做贡献。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